走进景德镇家海窑:陶瓷国非遗传承人胡家旺的过去和未来

唐玥月 资讯 2024-04-28 15:53:35

瓷都景德镇,千年窑火不息,万千匠心不灭。在时序更替中,见证万象更新,在文脉赓续中,上演生生不息。

景德镇陶瓷以悠久的历史传统、丰富的文化内涵、精湛的传统工艺在全世界享有盛誉,然而,国之瑰宝却未有登上世界顶级瓷器之列的品牌,陶瓷文化的传承及创新已然成为新时代的新课题。

2023年11月 景德镇陶阳里徐家窑复建现场 胡家旺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

景德镇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胡旺及其子胡涛共同创立“家海窑”品牌,以“传承古法,弘扬非遗,创新瓷艺”为使命,不断挖掘陶瓷的时代价值,立志通过“家海窑”品牌让最美中国色在21世纪绽放艺彩,重新屹立于世界文化之巅。

从「火光」中走来

窑火中的「涅槃」

陶瓷是一门“火的艺术”,器物好不好往往就靠一把火,因此“烧窑”成为至关重要的一环。但烧窑的工匠们都会告诫自己的后代“千万不要去烧窑”,因为那是个吃力不讨好的“苦差事”。而胡家旺从13岁起便开始“烧窑”,与火的这一场“交道”,一打就是一辈子。

胡家旺在复建的古法柴窑窑口看火

胡家旺在复烧点火仪式

胡家旺在古法柴窑复建现场指挥挛窑

胡家旺从最低等级一伕半的工作起步,历经二伕半、三伕半、小伙手、收兜脚、架表、驮坯等几乎所有工种,最终成为柴窑把桩师傅。而这背后,是无数个在昏暗窑洞里的夏热冬寒,是无数次的尝新、试验与重来。窑火烧红少年郎的脸,也在不断锤炼着他坚定的心性,在火光中,一代大师涅槃而生。

胡家旺曾说“十年可以培养一个博士,却培养不出一个把桩师傅”。这是因为把桩师傅作为烧制柴窑的“总工程师”,不仅要对陶瓷七十二道工序了如指掌,还要对柴窑烧制技术有深入的理解和实践经验,更要发挥桥梁作用让每个步骤都环环相扣,层层叠进,最终让泥完成一场在火光下成瓷的蜕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突飞猛进,但很多传统工艺和文化遗产却濒临消亡,古法柴窑的数量同样锐减,景德镇历史上的四大家族后代都因为把桩这项工作既十分辛苦又看不到前途等众多因素而放弃了,胡家旺成为了景德镇仅剩的熟悉制瓷全流程并精通多个核心环节且资历最老的把桩师,因而被北京日报、人民网等众多官媒誉为“景德镇最后一位把桩师傅”,其在几十年的淬炼中练就出的“吐唾沫”等绝活,可以不借助任何现代科技实现对窑炉温度的精准判断,为行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意义。在这一时代,“胡家旺”成为景德镇陶瓷行业活化石级的人物,拥有着无可比拟的地位和声望。

胡家旺:最后一位把桩师傅 -- 《北京日报》

传承 火篇  《中央九台》

向「火光」中走去

时代下的「传承与焕新」

拥有“一身好本领”的胡家旺有着“一生的追求”——“传承”。

胡家旺始终不遗余力的在进行着对元、明、清古柴窑复原的工作,通过“复建和复烧”的方式实现活态的传承。如今,胡家旺将一身的“本事”和一生的“追求都投入到“家海窑”之中,父子同心、非遗接力、传承有序。

 

走进家海窑,我们可以看到胡家旺的毕生经验得以继承和发扬,古法技艺和非遗文化得到充分展现。家海窑坚守着对陶瓷工艺的精湛追求,旗下的产品以高岭土等原矿泥料为骨,以景德镇匠人手工制作为形,以胡家旺老先生近七十年从业经验为神,恢复了豇豆红、钧红、窑变、茶叶末、影青、霁蓝、梅子青等一大批传统色釉,使得每一件作品都充满了传统工艺老而不土、雅而不独、美而不俗的韵味,捧在手里,仿佛就在和历史面对面“对话”。

这是胡家旺的初心,亦是家海窑的出发点,同样也成为家海窑在世界陶瓷业的核心竞争力。旗下“臻藏”、“柴”、“雅”等系列产品始终保持着高标准、高要求,赢得了全球茶器和仿古瓷圈友的广泛认可和喜爱,“臻藏”系列更因其独有的文化和文献价值而备受收藏界的推崇。

过去,胡家旺从火光中走来,以实际行动诠释着对陶瓷文化的热爱与执着,在窑火中实现涅槃。未来,饱含两代守艺人匠心的“家海窑”,将带着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之心,让陶瓷的艺术之美,持续绽放在人们的生活中,让非遗文化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让最美中国色在21世纪绽放艺彩、重新屹立于世界文化之巅。

家海窑官方

引证资料:

1、搜狐网人民网官方账号:https://www.sohu.com/a/139806906_114731

2、凤凰文化引用北京日报:http://culture.ifeng.com/gundong/detail_2014_01/07/32776032_0.shtml

3、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https://www.ihchina.cn/ccr_detail/3322/